首頁 > 文化 > 文章列表
《內蒙古好地方》是由蒙古族傳統彈撥樂器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火不思演奏的,《牧馬青年》則是四胡獨奏,傳統樂曲高亢而婉轉的聲音,繪出了內蒙古草原的無限風光
蒙古族皮雕 是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有著悠久的歷史 充分體現蒙古族的藝術精髓 集實用性、鑒賞性、珍藏性于一身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、文化價值、經濟價值
內蒙古阿爾寨石窟研究院供圖 “我們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的《阿爾寨石窟總體保護規劃(2005—2025)》和敦煌研究院編制的《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方案》《阿爾寨石窟巖體加固整體保護方案》要求,全面提升阿爾寨石窟保護管理...
陳立庚 攝 傳統物資交流大會、莜面美食技能大賽、食用菌產品展銷會、燕麥產業高峰論壇、二人臺藝術大賽、群眾文藝匯演……武川莜面(燕麥)文化節已進入第八個年頭,通過挖掘當地的美食文化特色,通過獨特的餐飲味道,讓更多人...
新華網 莜面面食技能大賽作品展示
科爾沁民歌代表性傳承人烏云(資料圖)敬畏前輩大師,珍惜經典曲目是新一代長調歌手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
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,由火華作詞、阿拉騰奧勒譜曲的《美麗的草原我的家》橫空出世,并在時任內蒙古歌舞團獨唱演員的德德瑪傾情演唱后風靡神州大地
新華網【寶藏描述】金玉材質北魏包頭市達茂旗內蒙古博物院 鹿角形金步搖的基座為鹿首形,鹿首上分出呈鹿角形的枝杈,每根枝杈梢頭卷成小環,環上懸一片金葉,鹿角形枝杈上鑲嵌珠飾
新華網 6月9日,演員在排練新創作的鄂倫春族舞蹈《森里的暢想》
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這是9月18日在展覽上拍攝的龍門石窟文物觀音菩薩頭像
王科超說,2008年至2096年,每個閏年的秋分都在9月22日,且每個閏年秋分的時刻都比前一個閏年秋分的時刻更早,可以說在此期間每個閏年的秋分都是“自公元1896年以來最早的一年”
帶著這些疑問,人民網“強觀察”欄目專訪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館員、三星堆遺址4號祭祀坑發掘負責人許丹陽
站在麥地的父親,像一株精瘦的麥子
果實飄香,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迷人的味道,整個果園都是香的,讓人感到秋天的美好
美到窒息!吟唱這些詩句為中秋助興
這座他的故鄉島嶼,在他筆下宛若一個堅實的蔥頭,島上的地理變遷、歷史沿革、人物故事、文化走向等等,都如同相偎相依的蔥皮,任由孔見一層層剝去
所以,除非是過中秋節,母親是舍不得買月餅的
中秋固定為節日始于唐代,四大傳統節日中確立最晚
唐代“書手”:盛世時代的記錄者
曾抓捕殘害李大釗的主謀,老民警揭開塵封多年往事
至于“放學去書店”服務,既緩解了書店會員上班時接送孩子的困擾,又使得孩子們的課后文化閱讀更加豐富有趣,相信這一段書店里的溫暖時光,會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難忘的記憶
硯為“文房四寶”之一,蘇易簡《文房四譜》云:“四寶硯為首,筆墨兼紙,皆可隨時取索,可終生與具者為硯而已?!笨梢娢娜四蛯Τ幣_的厚愛。產于安徽的歙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,更為人所稱道,南唐后主李煜說“歙硯甲天下”,...
孝心不是嘴上功夫,而是由內心養成,外化于一次次不經意行動,釀成習慣,似山間小溪自然流,如春風拈花發微笑
如果沒有在成都雨中漫步的經歷,那么是無論如何都讀不懂成都的這種詩意與情調的
瓷盤上的蟈蟈內蒙古新聞網 20-09-17 10